正在阅读:孩子拿起手机就不撒手,家长不妨试试这几招,比“禁止”管用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养儿育女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孩子拿起手机就不撒手,家长不妨试试这几招,比“禁止”管用

转载 52guixi2019/04/01 07:56:22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网络 作者: 973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孩子沉迷于玩手机,已经成为各位家长的公敌了,到底咋回事儿?

父亲禁玩手机游戏,儿子砸碎180万古董碗

无独有偶,因孩子玩手机游戏引发的矛盾早已有之。有的孩子背着父母给网络主播疯狂打CALL,有的陷入游戏中不可自拔,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而新闻中的这个父亲更惨。

在广州和顺德开珠宝店的梁先生家境殷实,平时收藏了很多古董字画,其中他最为喜爱一个明清的古董碗,当时是花180万从朋友那淘来的。为了挽救贪玩的儿子,梁先生悄悄将儿子手机里的游戏都禁用掉。儿子发现游戏玩不了,以为是手机坏了,对手机又摔又踩不说,狂躁之下随手扔遥控器,把父亲忘记收回的古董碗给砸个稀碎。

孩子拿起手机就不撒手,家长不妨试试这几招,比“禁止”管用


对此,好友劝梁先生“身外之物,儿子最重要”。虽说儿子重要,可问题要怎么解决呢?应该说梁先生事后的补救办法还是不错的。

1、 和儿子道歉,不该私下禁用游戏而未和孩子商量。

2、 指出儿子的差错,不该无节制的玩手机。

3、 约定今后儿子每天玩游戏的时间不能超过2小时。

4、 儿子向父亲道歉,父母也引导其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能乱砸乱摔。

5、 父亲“骗”儿子说,砸碎的碗并不值钱,不要有心理负担。

孩子拿起手机就不撒手,家长不妨试试这几招,比“禁止”管用


6岁娃怒砸邻居家车后视镜,只因不让玩手机

梁先生的儿子属于玩手机没节制,欲望没被满足情绪失控,与他相比,私信求助提到的6岁娃,问题则更严峻些。不让玩手机,他就去砸别人家车的后视镜,想以此方式来引起父母的关注并屈服,要挟父母,父母该咋办呢?

糖果妈妈提醒,首先要让孩子直面错误,家长不妨就直接把孩子带去邻居家,让其当面承认错误,赔礼道歉。让他明白:自己犯的错误自己要承担,父母不能做你一辈子的保护伞。尤其强调故意破坏他人财物行为是犯法的,这不是“调皮捣蛋”就能掩饰过去的。

其次,孩子破坏行为的目的,就是要玩手机,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家长一定要切断两者之间联系,不让其构成因果关系,明确告诉孩子,想通过这种方式玩手机,想都不要想。

最后,面对洪水,一味地堵塞不如疏导,与其完全掐断孩子接触手机的机会,不如就和孩子约法三章,让其有节制地玩手机。

孩子拿起手机就不撒手,家长不妨试试这几招,比“禁止”管用


用对“延迟满足”法,不再对娃“有求必应”

到底该用什么方法不让孩子玩手机?很多家长纠结的点都在手机上面,但就算没有手机,其他的东西一旦满足不了孩子的欲望,孩子也会去破坏东西。他们并不是天生的“破坏王”,之所以想搞破坏,是因为自身欲望没有被满足,内心需求不满,转而求助于外部,试图通过极端方式来发泄情绪,表达不满。

如何解决这类问题呢?法宝就是“延迟满足”法!

所谓延迟满足,是指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现在满足感的选择方向,以及在等待的过程中展示的自我控制力。延迟满足不仅是幼儿自我控制的最重要技能,也是儿童社会化和情绪调节的重要成分,更是相伴一生的一种基本、积极的人格因素。

1、教会孩子等待

对于孩子的一些要求,家长不必马上就实现,不必担心他对此会有何过激的反应。教会孩子等待,是一种有技巧的引导和拖延,而非强硬的制止。比如当孩子想买一个玩具赖着不走时,家长可以让其陈述买该玩具的两个理由,看宝宝能否说服自己。或者和宝宝说,妈妈东西太多了拿不动,你要再买玩具就需要和妈妈一起拎东西。并不是不给娃买礼物,而是适时控制她“及时行乐”的欲望,养成一种“静待花开”的心态。

再比如针对玩手机这件事,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玩,如必须在完成全部家庭作业后,或者是一次大考过后的放松。教会孩子等待,是避免“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而把眼光放的更长远。茨威格在《断头王后》里说道: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延迟满足让娃们暂时规避了诸多诱惑的打扰,从而更容易掌控自己的人生。

孩子拿起手机就不撒手,家长不妨试试这几招,比“禁止”管用


2、有奖励的延迟,让娃“主动服从”

在著名的“棉花糖实验”中,组织者米歇尔发现,如果有的孩子可以控制自己而得到更多的棉花糖,那么他就可以去学习而不是看电视,将来他也会积攒更多的钱来养老,他得到的不仅仅是棉花糖。

这也说明了奖励在延迟满足中的作用。适当地给孩子奖励措施,比如期末考试取得了好成绩,或者鼓励孩子独立完成一件过去他难以企及的事情,那么就可以获得玩手机的机会,或者适当延长玩手机的时间。在此激励政策下,孩子其实并没有忘记手机的存在,而是通过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暂时遗忘了这件事。最终当他满足了家长提出的条件后,奖励更为丰厚。

孩子拿起手机就不撒手,家长不妨试试这几招,比“禁止”管用


3、守约定则,让延迟“有法可依”

还是拿手机说事,家长要和孩子事先定好规则,将玩手机这件事放在可控范围内,如此孩子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家长也能控制住事态的发展。首先,需要强调的是,守约这件事的前提是“约定”,即父母要事先和孩子主动沟通商量,共同来定细则,而不是像梁先生那样偷偷把孩子的手机游戏禁掉。

其次,双方应就玩手机的时间、地点、使用条件甚至机型做出约定,并严格执行。现实中确实有家长承诺孩子写完作业就给玩手机,然后扔过去一个老人机的情况,这种“欺骗”不但不会解决问题,还会加大亲子矛盾和冲突,属于自欺欺人了。

延迟满足的孩子,自律性更强,能避开眼前的诱惑,而专注于应该完成的事。

延迟满足的孩子,情绪控制更佳,能“笑看风云,波澜不惊”,内心平和。

延迟满足的孩子,更注重长远利益的实现,因而在学业和事业上能飞的更高,走的更远。

当下的自律,为的是未来的自由。而当下的放任自流,则意味着未来将要加倍偿还。当父母可以做到奖罚分明,坚定执行时,就能捋顺孩子的欲望优先级,助其克服不良的生活习惯,而仅仅将“玩手机”作为生活的一种调剂品。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