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千年古村——裴源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热点快讯 / 正文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千年古村——裴源

转载 2014/01/17 12:44:00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贵溪报 作者:传说 26809 阅读 0 评论 15 点赞

 

  裴勇

  曾在江西鹰潭市政府工作了一段时间,任期内,由于调研之需,特去贵溪市周坊镇裴源村走访调查。这次调查不但取得良好的收益,而且还有意外收获。

  当我走进这片较为纯朴的老苏区老裴源村时,我被这里的秀丽山水,风土人情深深吸引。这里离市区约35公里,气候宜人,村南有近二千亩的草坪,土地肥沃,按当地人的习惯说法原来这里是“硬碓舂白米,柴干水自流”。乡亲们滔滔不绝的给我讲述着这座千年古村的奇特变迁史……据说这就是千年古村裴源的遗址,由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建水库,多数人都搬走了,只剩下几十户村民在老裴源居住。当然,这些都是历史的过往,都显得“out”啦!水碓几乎已经绝迹,柴也大都改成液化气了,社会的发展让人们改变了对传统生活的挑战,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回到单位以后,正值《中华裴氏宗谱》编委会主任裴新生电话向我咨询北方裴氏后裔情况,并主动给我提供了由闻喜县人民政府县志办批准、 他负责主编的《中华裴氏宗谱》和《江苏省通志》、《浙江省通志》、《新唐书·列传》及《贵溪县志》共同记载的有关裴源始祖裴璩公业绩史料。《中华裴氏宗谱》的彩页有人文始祖黄帝、颛顼及裴氏得姓始祖裴陵公之像,还有裴源之先祖宰相裴休、裴璩公的彩象等篇幅,内容颇为丰富。看过这些资料,仿佛将我带回了一千一百多年前璩公平叛古战场,似乎听到了将士们追赶叛兵的呐喊;璩公路过时而相中了“七里源”这块风水宝地的情形似乎历历在目……

  由于谱书内容极为丰富,涉及面较广,加之我也是裴氏后裔,情感又陡然增加了一分,再加上有“天下无二裴”之说。据说所有裴姓后辈都出自山西省闻喜县裴柏村,这是得到全国许多专家认证的。看过这些资料后方知裴氏历朝的文武贤才灿若星辰,为推动中华民族历史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裴源这个不起眼的小山村,竟也是藏龙卧虎之地,历史上就出过宰相、进士等一批缙绅名流。拜读之余,令我耳目一新,对裴源的认识再度升华,真乃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地!

  据有关资料显示,裴氏家族在中国大陆人口名列全国第168位,仅105万左右,这在中华姓氏百花园中并算不了什么大姓,但是裴氏家族在古河东山西闻喜裴柏村发祥祖庄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先后出宰相59人、大将军59人、七品官以上者达3000余人,真可谓将相接武、仕官如林,历经千年而不衰,这是人间的奇观。

  著名史学家欧阳修编纂的《二十五史》中的《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将裴姓宰相世系首列第一,可见裴氏列祖列宗功勋卓著,历史地位显赫。因此一代伟人毛泽东高度赞誉“裴氏家族千年荣显,是历史上最有名的家族”,每位裴氏后裔都为此感到自豪和骄傲。祖庄裴柏村被海内外誉为“中华宰相村”,闻喜县人民政府为了开发裴氏家族丰厚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资源,发展当地的经济,投数千万元为裴氏家族建祖庙,并立项投资两亿多元建设“中华宰相村”旅游区。裴晋公祠被闻喜县委、县政府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山西省定为德育教育基地,被工商部门定为廉政教育基地,裴氏谱牒被列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见裴氏文化确属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瑰宝中的重要组成部份,裴氏后裔更要很好的继承发扬。

  江西贵溪北乡裴源裴氏始出于“中华宰相村”,属东眷裴辑公的后裔,裴源始迁祖璩公,名挺秀,字原明,生于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卒于唐天祐元年(公元904年),享寿62岁。璩公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其父弢公为唐兵部尚书,祖父休公(字公美)为唐朝天祐二年宰相,曾祖肃公贞元年间(公元785年),任常州刺史兼御史中丞、越州刺史、浙东团练观察史。在浙江任职期间由于平息海盗有功,深受唐德宗赞赏,宁波当地百姓为肃公建裴将军庙,至今还香火不断,深受当地民众爱戴。

  唐乾符年间(公元874—879年),璩公原为浙江镇海节度使。浙西狼山(今江苏南通市南狼山)镇遏使王郢等举兵反唐,率部众近万人,攻破苏州(治今江苏苏州市)常州(治今江苏常州市),乘船往来,泛江入海,转攻二浙(浙东、浙西)、南及福州(治今福建福州市)、建州(治今福建建瓯县),严重地威胁了唐江南东道的沿海航行安全,也影响了漕运的海上转运。璩公奉旨平息了叛乱,为巩固唐朝廷统治立了大功。平叛后璩公接任浙西节度使,后官至唐太子太师、司徒、检校司空等职。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唐哀宗于璩公薨后的第二年即发了道诰命曰: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从来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汝故节度使裴璩勤劳王事,宵旰维殷,歼灭渠魁,协从招抚,荡寇有功,朕实嘉焉。未蒙拔擢,遂即捐躯,朕甚悼之。敕赐营葬,特赠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谕建忠臣庙,祭用三坛,礼行王鼎,用彰大典,以表忠贞,灵爽有知,服兹朕命。敕命。天佑二年乙丑四月初八日下之宝。” 

  璩公在追剿王郢叛军时路径江西贵溪裴源村(原名七里源),见此处四面群山环抱,甘泉潺流,中间有千亩平地可作良田,是居住繁衍子孙的风水宝地,便把家眷安顿在裴源定居,至今有千余年历史。璩公的后裔已繁衍至四十三代,人口有数千之众,已分布在江西贵溪、上饶、万年、玉山等地。据裴源裴氏老谱记载:裴源裴氏家族相传是江西贵溪四大名家之一(江汪裴毕),裴璩公后裔中出进士十九人,其中较为显赫的子孙有:

  唐朝:璩长子铎,字泽民,号洪镇,光启丙午进士官至后唐工部尚书(《贵溪县志》有载)。四世孙士宗(俊卿子),字时望,号当文,登五代显德,乙卯进士初授黄门郎,升工部侍郎。八世孙俭,字汝质,号端约,登至和乙未进士,初授翰林院博士,升工部侍郎,特进荣实禄大夫; 仪(益邦子),字汝象,号端容,登治平甲辰进士任兵部员外郎; 寂,字汝静,号端屏,登元祐戊辰进士,初授扬州府通判历官太常寺堂卿,进升四品中宪大夫。十一世孙鹏举,字横汉,号继云,登绍兴丁丑第二名进士,初任翰林检校,升翰林博士。十五世孙实(廉生子、本生父大中),字秀卿,号饮华,登湻熙丁未进士,初授翰林院,升侍讲学士经筵官兼提黠刑狱公事。

  元朝:十七世孙与权(方润子),字执卿,号南坡,登至正庚戌进士住中书舍人;与平,字子直,号南川,登泰定甲子南榜进士,与状元张益同榜授中书舍人。

  明朝:廿一世孙德泽(景瞻子),字清源,号異齐,登永乐乙未进士,初授翰林院庶吉士,后升吏部文选司王事,进升本司郎中改北直隶侍御史转差福建道监察御史载郡志。廿四世孙近,字方远,号企齐,登嘉靖丙戌进士,初授南京刑部主事转兵部武选司员外郎,进升礼部郎中,卒于官赐归葬载志。还有被当时的政府派往各地从政或当县令、县丞、知县、通判等职的官员也不在少数。

  可见裴源裴氏家族确实也显赫数百年,但裴源裴氏也遭受过两次大的劫难。一次是康熙甲寅年(公元1674年)惨遭兵焚,兵匪纵火烧房,裴源村顿时化成灰烬,经过裴氏后人一百多年的艰辛努力重建家园后又发展到村中横直两街有数十间店面,买卖兴隆,造纸业发达,经济人口再度繁荣昌盛;裴源鼎盛时,据说有千座烟囱(近千户人家)。到光绪甲申年(公元1884年)6月24日夜三更时分,灾祸再次降临裴源,一场史无前例的山洪爆发导致房屋全部坍塌,良田被毁,更惨的是500多村民一个晚上被水冲得无影无踪。这两次天灾人祸给璩公家族的打击是惨重的,灾难之后裴源人擦干眼泪,又经过一百多年的重建,迎来了裴源的再度繁荣。上世纪六十年代,国家为了建枫林湾裴源水库,裴源人服从国家的安排,为国家舍小家,从居住了千年的原址,迁到现在的新裴源村(原古港走马岭)重建新村。在政府的帮助和村民们的努力下,现在的新裴源再度兴旺起来,真是可喜可贺。但是,裴源人很怀念原来皇帝赐给老祖先建的“裴大夫庙”,该庙由于当年建水库被撤掉,至今没有恢复起来,令人感到遗憾。

  《贵溪县志》清同治年间卷八之二《人物·宦业》记载了:裴璩去世后皇帝赐建的裴大夫庙“后奉敕庙礼,士人号裴大夫庙。其长子铎,官工部尚书,以岁压奉祭,乐山川之胜,遂定居焉。次子链,定居河南济源。”

  行文至此,不禁思如泉涌,感慨万千,从裴源村的演变,可以看到中华文明兴衰史的缩影,可以听到历史风烟的呼啸;可以闻到古战场的腥风血雨……从裴璩父子几代清廉为官的史实,也可以映射出裴氏古代先贤为中华民族的发展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形象。《中华裴氏宗谱》这篇大作,使我获益匪浅,加深了我对宗谱文化的认识,这种家族文化可以“聚涣散”、“收族亲”,可以“辩昭穆”、“分长幼”,这样,我们的人民才能懂礼仪、读诗书,提高全民整体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加强团结,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虽然笔者已调离江西,但我仍然深深眷恋着这块神圣的土地。贵溪裴源的山山水水总在我梦中萦绕,老乡们纯朴的话语时时在我耳畔响起,那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小山村的容貌将在我心中永驻……

  啊,裴源,愿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注:“天下无二裴”之说出自《天下说裴》、《裴氏世谱》等著述,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驻美国大使柴泽民在裴柏宰相村书写了“天下无二裴”之碑文。

  (作者:曾任鹰潭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现任国家宗教事务局司长)

已有0人点赞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